2021-12-07
对话 | 开发产品如何脉冲出自己的宇宙(二)
2021-12-07

Q:您在开发产品的过程中,有遇到什么印象深刻的挑战吗?


X:万事开头难哈哈。


我打个比方,“两弹一星”是怎么出来的?上世纪50年代,在中苏友好的大环境下,苏方同意在核技术方面给予中国援助。(苏联方将提供一枚原子弹的教学模型及一份试验研究基地的全套技术图纸。)但当苏联新任领导赫鲁晓夫访问中国后,他全盘否定了中国核计划(在他看来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没有必要浪费资金在核弹研制上)60年代苏联单方撕毁了核技术援助协定,撤走了在中国的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


被动接棒搞技术开发,我们遇到的情况和当年中国独立搞原子弹的情况是一样的:缺资金、人才当然还有时间……

光是去找产品工程师的过程就很不容易:高校学生缺乏实战经验,异地的人才我们线上沟通又很困难,而且我这里比较理想化的产品工程师比一般做产品的要求要多很多,得懂软件、电学、电化学、流体力学、还得有一定得建筑材料知识基础。

 

Q:产品发展到第四代其实已经高度智能化了,您对于以后的优化方向还有哪些构想呢?


X:其实很多客户对我们产品存在一个理论上的认知偏差。


我们这项技术是一个整体的抗渗除湿系统,它是由布设方案和智能主机这两部分构成的。

产品再怎么智能化最后还得回到客户需求上来,那么将施工过程“精致化”就是我们的一大方向。

比方说国外所使用的负极棒都是统一规格,那么这种长度对于某些户型隔墙就不适用,最终效果当然也会大打折扣。所以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多点负极布设技术,就是采用自己研制的多规格、长短不一的负极碳棒,不仅比之前的铜棒更轻便,且能满足不同户型的需求。



我们对于接口技术,连接头的防潮腐蚀问题也相当重视,这也与我们的正、负极分组技术相挂钩,我们的所有数据并不直接连接到主机,而是分组到集线箱,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材料的腐蚀磨损。而对于集线箱密封材料的选择,开关片的连接我们也相当重视。至于主机的智能化升级上,我们已经实现了数据的自动获取、显示与自动判定了,后期还会加大对小程序的界面优化上,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另一个重点是扩大系统的应用场景,我们这项技术除了解决地下室的结构体除湿问题,还能不能放在更多场景内,比如通过其他材料替代物理开槽,比如利用风能、太阳能能提供电能,最后也能达到除湿效果。

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个公益项目实验,就是想在老结构体上直接使用电渗脉冲抗渗除湿系统,如果成功了,无疑会让很多已经装修完的业主朋友们收益。

再一个我们还想作用于公用工程,比如防洪、无水浇灌、防白蚁及土地污染治理中去。

 


电话咨询

400-9151689

微信咨询

关注微信

TOP